金饰价格突破700元!大批量黄金原料回购成,重头戏囤金纷纷抛售_网易订阅
886
2024 / 09 / 11
一、优刻得()
1.公司简介
UCloud是中立、安全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坚持中立,不涉足客户业务领域。公司自主研发IaaS、PaaS、大数据流通平台、AI服务平台等一系列云计算产品,并深入了解互联网、传统企业在不同场景下的业务需求,提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专有云在内的综合性行业解决方案。依托公司在莫斯科、圣保罗、拉各斯、伦敦等全球部署的32大高效节能绿色数据中心,以及国内北、上、广、深、杭等11地线下服务站,UCloud已为全球上万家企业级客户提供云服务支持,间接服务终端用户数量达到数亿人。UCloud核心团队来自腾讯、阿里、百度、华为、VMware等国内外知名互联网和IT企业,同时引进传统金融、医疗、零售、制造业等行业精英人才,目前员工总数超过1000人。
2.行业信息、竞争格局
云计算服务最早于2006年为亚马逊所推出,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云计算已经从概念阶段逐步走向了实践阶段。近几年全球云计算市场总体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3,058.00亿美元,较2017年的2,602.00亿美元增长17.52%。根据Gartner预计,到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4,114.00亿美元,2016年至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6.99%。
云计算相比传统IT架构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弹性交付及快速响应等诸多优势,近几年部署在云环境中的IT基础设施在全球IT基础设施支出中的占比不断扩大,云计算代替传统IT架构趋势明显。根据IDC预计,2021年云基础设施支出占比将由2016年的31.20%上升到53.90%,超过传统IT基础设施支出。未来几年云计算供给端的产品和服务将进一步普及,“云”替代进程加速。
我国公有云市场发展相对北美、欧洲等地区起步较晚,基数小,因此发展速度快,发展潜力大。2018年国内公有云市场规模则达到71.85亿美元,同比增长66.82%。根据IDC预计,2018年至2022年我国公有云市场复合增长率达39.91%,在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75.31亿美元。2018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524.60亿元,同比增长22.91%。预计2018年至2021年中国私有云市场复合增长率为22.13%,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55.70亿元。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公有云平台注册用户数达到16.46万名,2016-2019年6月公有云平台消费ID数分别为1.22万个、1.15万个、1.29万个和1.18万个,单个ID的ARPU值分别为4.24万元、7.29万元、9.18万元和5.93万元,呈快速增长趋势,用户平均次月留存率分别为86.60%、88.85%、90.66%和92.13%,客户留存率不断提升。
根据中国信通院《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19年)》,阿里云、天翼云、腾讯云占据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前三,光环新网、优刻得、金山云(排名不分先后)处于第二集团。
根据IDC发布的2018年公有云IaaS调研报告,国内公有云IaaS市场2018年阿里云市场份额为43.0%保持领先。发行人的市场份额为3.4%,位列阿里云、腾讯云(11.5%)、中国电信云(8.6%)、AWS(6.3%)、金山云(5.0%)、百度云(4.0%)、华为云(3.8%)之后,排名第八。自IDC对公有云IaaS市场规模有统计的2015年以来,发行人市场份额由2015年的4.9%下降至2018年的3.4%。2015年至2018年,发行人和国内行业主要竞争对手的IaaS市场份额如下:
3.公司信息、核心竞争力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中立第三方云计算服务商,致力于为客户打造一个安全、可信赖的云计算服务平台,是通过可信云服务认证的首批企业之一。自成立以来,公司恪守中立的原则,自主研发并提供计算、网络、存储等IaaS和基础PaaS产品,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品,通过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三种模式为用户提供服务。此外,公司深耕客户需求,深入了解互联网、传统企业在不同场景下的业务需求,不断推出适合各行业特性的综合性云计算解决方案。公司作为赋能型高科技平台型企业,始终聚焦科技创新的尖端和前沿领域,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未来公司将重点为新兴科技企业、转型传统企业等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提供更加灵活、定制化的云计算服务,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赋能。
依托位于亚太、北美、欧洲等地的全球32个可用区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厦门等地的国内线下服务站,公司已为上万家企业级客户在全球的业务提供云服务支持,间接服务终端用户数量达到数亿人,公司客户包括互动娱乐、移动互联、企业服务等互联网企业,以及金融、教育机构、新零售、智能制造等传统行业的企业。
报告期公司研发费用率在13%左右。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在册员工总数为1,046人,其中研发人员539人,占全体在册员工的比例为51.53%,形成了橄榄型的庞大技术人才团队。公司以季昕华、莫显峰及杨镭为核心技术人员,领导研发部门一大批研发骨干。相关研发骨干分别在数据平台事业部技术中心、基础平台产品中心、大数据平台产品部、基础云产品中心、实验室、安全中心、应用云产品中心、多媒体事业部研发中心、互联网事业部产品中心等研发部门担任总监、副总监等职务。
云计算的技术整体性、复杂性、先进性不以具体技术是否转化为专利或软件著作权及其数量为主要判断标准。公司成立以来,直至2018年8月才取得第一个专利。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合计取得发明专利24项。
4.财务状况
16-19年中报,公司营收依次录得5.16亿、8.40亿、11.87亿和6.99亿,17、18年分别同比增长62.60%和41.39%。扣非净利润依次录得-1.01亿、0.48亿、0.80亿和0.01亿,17、18年分别同比增长147.67%和65.81%。
16-18年毛利率逐年提升,依次为29.07%、36.47%和39.48%。
费用方面。销售费用18年1.42亿,同比增长43.76%;管理费用1.14亿,同比增长9.69%;财务费用-0.33亿,同比下降约0.18亿。
ROE方面。17、18年依次录得12.48%和5.33%。下滑18年度的下滑主要受负债率拖累。
资产方面。18年应收账款1.76亿,同比增长44.68%;存货0.17亿,同比增长83.16%。负债方面。应付账款1.90亿,同比减少21.95%。
公司现金流还可以。
截止2019年6月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8.71亿,无任何借款。
5.募投项目
公司拟募集资金总计25.56亿。分别用于多媒体云平台项目3.36亿、网络环境下应用数据安全流通平台项目0.53亿、新一代人工智能服务平台项目6.73亿、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优刻得数据中心项目(一期和二期)14.94亿。
公司原拟募资47.48亿元,而调整后的募集资金缩至19.89亿元,相应的每个项目拟投放的募集资金也在减少。
6.风险点
优刻得的创始人季昕华曾被称为“中国首代黑客”,他的光鲜履历引起资本市场注意,2009年6月开始担任盛大在线副总裁、首席安全官、盛大云CEO,全面负责过盛大云计算平台的研发和管理。此前,季昕华曾在华为做过两年安全部经理,后加盟腾讯,担任了5年的安全中心副总经理。
直到2012年,季昕华放弃盛大云CEO职位,创办优刻得。而正是这份光鲜的履历,不仅让优刻得得到了令人艳羡的客户群,比如:爱奇艺、中国移动、百联、邮储银行等,也让优刻得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获得了资本大佬们真金白银的支持。
尽管优刻得对外宣称自己是中国最大的中立云计算服务商,但无论是基于市场地位还是基于营收规模的增速,都并不支持这一“最大的中立云计算服务商”的结论。
从招股说明书(注册稿)披露的2015-2018年优刻得和国内行业主要竞争对手的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来看,从下图不难看出,优刻得市场地位的节节败退,不仅败给了遥遥领先的龙头企业,同时也在不断的败给那些后来居上者。优刻得2017年和2018年的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62.6%和41.39%。阿里云的2016-2018年的营收规模分别为30.19亿元、66.63亿元和133.9亿元,所以,阿里云2017年和2018年的营业收入增速为120.7%和100.96%。此外,根据IDC披露数据显示,2017-2018年,国内公有云IaaS市场规模的增速分别为72%和86%。
由此可见,优刻得的营收增速远落后于市场增速,和龙头企业阿里云相比,更是相去甚远。也就是说,优刻得快速增长的公有云收入规模,并未使其在国内公有云IaaS市场的地位得到提升,反而是在节节败退。
优刻得2016-2019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亿元、7098.3万元、7721.12万元、783.93万元。净利润却犹如“坐过山车”。除归母净利润外,优刻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也如过山车般让人惊心不已。从2016年的8778.11万元飙升到2017年度的1.9亿元,再飙升到2018年的4.5亿元,这是以200%以上的增速在疯狂增长。可到了2019年上半年,优刻得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却又减少到1.3亿元。
7.结论
公司处在一个需要持续投入天量研发的行业,极为考验资金实力。目前规模排国内市场第八位,行业内的小公司都要面临腾讯阿里云的激烈竞争(互联网行业前三才有好日子,公司的业绩增速低于行业平均就可以看出来),小型的云服务公司到了一定规模就会有瓶颈,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力会越来越大,确定性不高。建议一般关注即可。
二、瑞芯微
1.公司简介
瑞芯微电子近年已跃升成为全球排名前列的中国芯片厂商,并累计荣获十二届中国芯奖项。目前公司拥有一支以系统级芯片设计、算法研究为特长的研发团队,并获得多项国内外专利授权。专注于高端智能硬件、手机配件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芯片研发,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流媒体电视盒、智能语音、智能视觉、新零售、物联网等应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芯片解决方案。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致力于加速融合智能感知技术和实现人工智能场景落地,同时为加快中国芯片产业本土化进程贡献力量。
2.行业信息、竞争格局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从2011年的1,572.21亿元提升至2017年的5,41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88%,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有力推动了国家信息化建设。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的“十三五”展望,到2020年,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全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0%,达到9,300亿元;移动智能终端、网络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重点领域集成电路产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通用微处理器、存储器等核心产品要形成自主设计与生产能力;16/14nm 制造工艺实现规模量产,封装测试技术进入全球第一梯队,关键设备和材料进入国际采购体系,基本建成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统计,2017年我国共有1,380家IC 设计企业,竞争较为激烈。
公司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主要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机顶盒等消费电子领域,及智慧商显、智能零售、汽车电子、智能安防等智能物联领域。
公司芯片产品在OTT 机顶盒零售市场芯片领域市场占有率较为稳定,保持在13%-15%之间,仅次于晶晨半导体排名第二,RK3128和RK3368两款产品同时进入2016年OTT 机顶盒零售市场主流芯片型号的前十名。
3.公司信息、核心竞争力
公司主营业务为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应用方案的设计、开发和销售,为客户提供芯片产品及技术服务。
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从事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国内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优势企业。
2018年3月,全球科技市场权威研究机构IC Insights 发布2017年度全球Fabless 芯片供应商前50名排行榜,包括公司在内的10家中国大陆企业位列其中。
竞争力
报告期公司研发费用率在20%左右。截至查询日,公司已取得371项专利,其中349项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9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4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在高性能和低功耗的平衡设计、高集成度高可靠性高智能化的电源管理芯片设计、超高清视频编解码、高品质音频信号处理、影像及视觉处理、软硬件协同SoC 设计、多应用平台下的软件开发等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
凭借领先的芯片设计技术、较强的应用开发能力及优质的客户服务水平,公司先后与英特尔合作推出SoFIA 3GR 芯片产品,与三星、谷歌合作推出Chromebook 笔记本电脑,与宏碁、谷歌合作推出Chromebook 平板电脑,成为国内少数与英特尔、谷歌、三星等国际IT 行业巨头均有深度合作的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一。此外,公司芯片产品还获得索尼、华为、OPPO、VIVO、华硕、海尔、腾讯等国内外品牌商的采用。
4.财务状况
16-18年,公司营收依次录得12.98亿、12.51亿和12.71亿,分别同比增长27.81%、-3.67%和1.63%。扣非净利润依次录得0.75亿、0.92亿和1.74亿,分别同比增长619.24%、21.52%和89.49%。
近几年毛利率逐年提升,依次为39.36%、40.63%和46.15%。
费用方面。销售费用18年1.18亿,同比增长8.09%;管理费用0.72亿,同比增长2.57%;财务费用-0.35亿,同比下降约0.30亿。
ROE方面。16-18年依次录得12.62%、13.10%和13.48%。上行趋势主要受净利率拉动。
资产方面。18年应收账款0.81亿,同比减少32.57%;存货4.22亿,同比增长4.93%。
公司现金流还可以。
截止2018年12月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10.37亿,无任何借款。
5.募投项目
6.风险点
2019年5月,瑞芯微又递了一版招股书,这已是瑞芯微递交的第四版招股书。在不同版本招股书之间,瑞芯微披露的多项财务数据却不一致。
据2017年版招股书,2016年,瑞芯微封装测试服务采购金额为19,291.57万元,采购数量为7,951.76万颗。而据2019年版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则分别为16,699.26万元、6,246.11万颗。相较于2017年版招股书,2019年版招股书披露的封装测试服务采购金额、采购数量分别少了2,592.31万元、1,705.65万颗。
与此同时,瑞芯微主要产品的产量,亦存差异。据2017年版招股书,2016年,瑞芯微主要产品芯片的产量为7,951.76万颗。而据2019年版招股书,2016年,瑞芯微主要产品芯片的产量为8,019.76万颗。两版招股书披露的2016年芯片产量相差68万颗。
不止采购金额、产量,瑞芯微的营业成本、净利润、销售费用等财务数据亦矛盾重重。
7.结论
消费电子应用芯片生厂商,公司的IC设计业务非常传统,技术门槛并不高,近几年随着下游手机电脑等产品增速下滑,公司业绩增长停滞。此外,考虑到最近芯片行业的疯狂,公司上市后估值必然极高,短期无关注的价值了。
三、泰林生物()
1.公司简介
浙江泰林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系统产品、有机物分析仪器等制药装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创建于2002年,自创立以来,一直引领着我国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发展。
2.行业信息、竞争格局
根据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10年至2016 年,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的销售收入从89.69亿元增长至196.78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4%。
制药装备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且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其中,德国的博世集团、B+S化工公司、格拉特集团(GLATTA)以及意大利的伊马集 团(IMA)等企业在世界制药装备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发行人所处的药品微生物检测、制药用水有机物分析等产品领域,由于是近年来新开辟的制药装备产业细分市场,行业集中度较高,国内类似企业不多,总体数量在30-40家左右,且其中大部分企 业经营规模较小,仅生产该细分领域的一种或几种产品,没有形成完善的产品系列,以单一产品独立销售为主,未能构建完整的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系统。目前,在发行人的各产品系列中,与公司具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国内外同类产 品主要生产企业具体如下:
3.公司信息、核心竞争力
公司产品包括各类耗材、仪器和设备,可单独或组合 应用于无菌药品的生产和质量检测,同时可以拓展的应用领域包括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疾病防控、生物安全、检验检疫、生物工程、实验动物和环境保护等大 健康产业。
竞争力
发行人是国内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市场先行者,在国内最早针对现代微生物检测方法研制微生物检测仪器及配套耗材,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通过促进《中国 药典》修订“1101无菌检查法”、“1105、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等技术与操作标准,公司面向国内制药行业在注射制剂无菌检查和口服及外用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领域推广了现代微生物检测系统的应用;同时,公司围绕制药 业微生物检测与无菌检查操作需求,开发了国内首台VHP 灭菌器和无菌隔离器、 无菌传递舱,打造了国内产品线最完整的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系统。公司也是 国内最早开发薄膜电导率检测法TOC 分析仪的企业之一,并促进《中国药典》 增订了制药用水总有机碳标准等,使得相关产品在制药用水检测环节得到了推广 和应用。
目前,公司是中国制药机械行业协会会员、浙江省消毒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单位委员、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团体会员,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 参与并制定了微生物检测与控制、制药用水总有机碳分析领域的20 项国家标准 和行业标准,其中12 项为第一作者。
报告期内,公司的培养器、无菌隔离器等产品的销量、质量、技术水平和研发创新能力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占据着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系统相关产品领 域的行业领导地位,一直引领并推动着我国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及相关产品的 发展,鉴于公司目前产品系列的齐备性,并持续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储备,在未来可预见的期间内,公司有能力继续保持并稳步提升市场地位
报告期,公司研发费用率在12%左右。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及其子公司拥有27 项 软件著作权和200 项技术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6 项、实用新型专利124 项、外观设计专利60 项。
4.财务状况
16-19年三季度,公司营收依次录得1.12亿、1.42亿、1.59亿和1.23亿,分别同比增长35.74%、27.07%、12.03%和12.08%。扣非净利润依次录得0.28亿、0.41亿、0.42亿和0.22亿,分别同比增长76.57%、46.07%、1.47%和-18.37%。近几年毛利率在 %左右。
费用方面。销售费用18年0.20亿,同比增长16.12%;管理费用0.12亿,同比增长8.63%%;财务费用-47.01万,基数较小。
ROE方面。16-18年依次录得26.52%、34.24%和28.26%。趋势受净利率和周转率影响较大。
资产方面。18年应收账款0.31亿,同比增长51.76%;存货0.46亿,同比增长52.43%。负债方面。应付账款0.10亿,同比增长10.77%。
公司现金流较差,除开16年度外,其余报告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均低于净利润。
截止2019年9月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0.41亿,无任何借款。
5.募投项目
公司拟募集资金总计2.33亿。分别用于年产3,500套微生物控制和检测系统设备及相关耗材生产基地项目1.60亿、研发中心项目0.30亿、销售网络及技术服务建设项目0.43亿。
6.风险点
在2002年7月至2005年1月之间,泰林生物涉嫌以“返利”之名,向200余家机构客户的员工,支付了645笔现金和3件礼物,总金额约为68.80万元。这些机构包括国有、民营的制药企业,多个地方的药品检验所,以及数家医院。
泰林生物在产品定价方式上,该公司财务部门负责核算产品生产成本,然后加上一定的毛利以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经销售和业务等部门核定后确定对外报价。同时,报告期内,该公司实际对外销售的产品种类和型号较多,同类产品的不同型号之间因配置、功能方面的区别,产品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差异较大。
泰林生物产品定价非常模糊,从客户销售表中部分产品完全看不出产品差异,但价格却有巨大出入。此外,该公司或为提高中标率,或为开拓区域市场,甚至因为是公司大客户或老客户而给予价格优惠。各类价格优惠不胜枚举
7.结论
一家小型医疗器械厂商,微生物检测行业技术门槛较低,公司业绩非常一般,资产质量也一般,建议一般关注即可。
四、威胜信息()
1.公司简介
港股上市公司威胜控股有限公司(HK:3393)分拆出来的业务,威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已有15年左右的时间,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包括电监测终端、水气热传感终端、通信网关、通信模块以及电、水、气、热等智慧能源管理、智慧消防、智慧路灯等应用管理系统。
2.行业信息、竞争格局
全球物联网行业规模迅速扩大。根据IDC的数据统计,2014年行业整体收入为2.3万亿美元。随着终端连接的广泛化、服务的平台化及数据分析的延伸化,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在各个应用领域持续渗透,行业增长将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预计2020年行业规模将达到7.1万亿美元,2014-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0.7%。
受益于传感器成本的降低与传输技术的升级,物联网全产业链的技术成熟度大幅提升,对垂直领域的渗透率快速提升,推动如智慧公用事业、智慧城市、可穿戴式设备与车联网等下游应用端产品不断涌现,传感器连接数大幅增加。根据IDC预测,2016年全球的物联网终端连接数约有163亿个,随着局域网、低功耗广域网、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等陆续商用,为物联网提供广泛连接能力,全球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预计于2020年达到281亿个,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6.2%。
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不断提升。近年来物联网及相关应用领域产业政策密集出台,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受到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行业技术升级、提高公共资源运行效率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现阶段我国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推广、产业协调发展和政策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赛迪顾问预测,2017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11,731亿元人民币。物联网在国内各行业数字化变革中的赋能,开拓了新的应用范畴,且伴随着设备制造商、网络服务商、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的积极投入,预计到2020年行业规模将达到22,079亿元人民币,预计2016-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24.1%。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2018年物联网在全球智慧城市应用市场规模为795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2,196亿美元,预测期(2018年-2023年)内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2.5%。根据IDC预测,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为200.53亿美元,并将在2018-2023年保持近14.2%的复合增长率,到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投资规模将达到389.23亿美元。智慧城市的巨大市场需求也为智慧公用事业带来了发展契机,智能流体传感设备将微电脑控制技术、射频基站通信技术、远程有线(无线)通信技术等先进的技术应用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实现安全、可靠、节能的目标。
通信网关作为物联网核心关键设备,公司一直坚持自主研发,创立之初基于ARM9+Linux平台设计了数据集中器等关键产品,目前结合物联网通信技术、边缘计算技术的发展,研发了各类数据通信网关。其中高端产品基于CortexA8架构,集成了基于容器技术的可信边缘计算平台,研发本地数据分析与决策算法,产品设计实现了“硬件模块化/软件APP化”,最终实现软件定义产品,推动电力物联网的创新发展。
公司通信网关类核心产品集中器、采集器与市场同类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对比情况如下表所示:
根据《中国智能电表与用电信息采集市场分析报告》统计,自2011年国家电网开始统一招标以来,共有62家企业中标,该报告以企业历史累计中标的市场份额作为排序的标准,将历史累计中标金额前五名的企业定义为行业的第一梯队,将历史累计中标金额第六名至第二十名的企业定义为行业的第二梯队,将历史累计中标金额第二十一名至第四十名的企业定义为行业的第三梯队。第一梯队企业分别为新联电子、威胜信息、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华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列第二。
3.公司信息、核心竞争力
公司是一家在智慧公用事业领域专注于物联网“连接与通信”相关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以物联网技术重塑电、水、气、热等能源的管理方式,以提供智慧能源管理完整解决方案为核心,并逐步向智慧消防、智慧路灯等领域拓展,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智慧公用事业的厂商之一。公司依托覆盖物联网架构各层级的关键技术储备,主要从事电监测终端、水气热传感终端、通信网关、通信模块、智慧公用事业管理系统软件等物联网各层级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基于上述产品为客户提供智慧公用领域整体解决方案;其中,通信网关类产品为公司核心产品。
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经营和积累,公司凭借自主研发能力、高品质的生产能力、稳定的供应体系、优异的产品品质,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移动等央企和多个省会城市的水务、燃气、热力公司,及西门子等世界五百强企业保持长期深度合作。电力客户方面,公司通过了电网公司客户严格的供应商资质审查,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历年中标情况统计结果,公司产品名列前茅,在行业内位于第一梯队;非电力客户方面,公司已积累了各地水务公司、燃气公司、西门子等客户基础,非电力市场业务前景广阔;此外,公司已与阿里云IoT(物联网)、中国电信等物联网产业链头部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获得了阿里云IoT―战略级阿里云IoT系统集成商‖称号,通过与物联网头部企业的深入合作,公司未来将立足物联网全面布局智慧城市,合力构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特色物联网产业,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和新型智能制造示范标杆。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共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7项,其中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3项。截至本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公司拥有601项有效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0项,具备较强的产品和技术研发能力。
4.财务状况
16-19年三季度,公司营收依次录得6.80亿、9.95亿、10.39亿和8.79亿,17-19年三季度分别同比增长46.27%、4.38%和13.98%。扣非净利润依次录得0.55亿、1.39亿、1.62亿和1.53亿,17、18年分别同比增长155.69%和16.35%。
近几年毛利率依次为27.35%、35.61%、32.68%和36.67%。整体呈上行趋势。
费用方面。销售费用18年0.62亿,同比减少4.47%;管理费用0.29亿,同比增长7.24%;财务费用-0.06亿,同比减少约0.11亿。
ROE方面。16-18年依次录得9.27%、14.05%和14.26%。趋势主要受净利率拉动。
资产方面。18年应收账款6.41亿,同比增长13.02%;存货1.22亿,同比减少7.42%。负债方面。应付账款3.54亿,同比增长15.28%。
公司现金流还可以。
截止2019年9月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7.04亿,无任何借款。
5.募投项目
公司拟募集资金总计6.05亿。分别用于物联网感知层监测设备扩产及技改项目0.60亿、物联网感知层流体传感设备扩产及技改项目0.63亿、物联网网络层产品扩产及技改项目2.05亿、物联网综合研发中心项目1.47亿、补充营运资金项目1.30亿。
6.风险点
2016年至2018年威胜信息的前五大客户中均有威胜控股的身影,而威胜控股一直位列公司前五大客户之列,2016年时甚至为第一大客户,占公司收入的25.63%。2017年和2018年分别占公司营收比例也为10.25%、8.81%。
值得关注的是威胜控股除了是威胜信息的控股股东和大客户两个身份之外,还具有公司的同业竞争者、供应商、销售方等身份,这已经与公司构成了复杂的关联关系。
威胜信息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有向威胜集团、施维智能等关联方销售电监测终端、水气热传感终端及智慧公用事业管理系统等产品和少量原材料。同时,为满足部分客户少量产品打包采购需求,关联方向公司采购部分产品,与其他自产产品一起销售给客户。
威胜信息不仅仅与控股股东威胜控股的客户重合度高,还与其供应商重合度也较高。2016-2018年威胜信息与控股股东的共同供应商威胜信息和威胜集团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36%、44%、3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威胜信息与控股股东的客户以及供应商相同之处众多,由此也可以看出威胜控股不仅仅是公司控股股东,也是同行竞争者。而如此尴尬的身份关系,也为未来发展埋下一定的隐患。
7.结论
说是物联网,其实本质就是公共事业领域相关的检测、跟踪,并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和母公司有复杂的关联交易,基本面很难穿透。公司的行业属性决定了其业绩增速较低,估值较低才有关注的价值。
********************************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