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百亿权益
私募的挑战之年,不少
机构的产品经历了回撤考验,且有些回撤出乎了管理人的预期。新的一年,百亿私募机构的明星
基金经理们积极投身于“救净值行动”,不同的基金经理“技艺”各异。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刻,也是一个各展其能的时刻,更是一个面临挑战的时刻。重要的看点是:“手术”效果如何呢?当你看到以下三家百亿私募的操作情况,很多细节会让你非常“惊讶”。稳守待机派上海一家主动权益为擅长的私募机构,走上了一条非常规的“变革”之路。这家私募机构严格意义上属于“夫妻档”,核心基金经理此前业内颇为知名,以至于不久以后就跻身了百亿私募机构阵营。很可惜,这家机构赶上了不佳的
市场时点。如今,基金经理在2021年3季度成立的一个私募产品,净值已经回落在0.7元附近,想要回本,涨幅要累积近50%。该机构最新的应对思路如下:资产配置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逆回购(近四成)、股票(近三成)、场外衍生品保证金(两成)、现金(一成)。初步观察,“逆回购+现金”合计近半资产在保守的“类现金资产领域”。该基金经理“防守为先”、“稳守待机”的思路一望可知,或许他觉得未来一阶段并不是太适合他的投资风格和策略吧。四处出击派上海另一家主观百亿私募,则采取了另一种思路。该机构的创始人有公募基金经理背景,少年老成,一度也在业内颇有盛名。不过,这家机构也遭遇市场“逆风”。一只在2022年初成立的产品,当年9月后净值就低于1元面值,截至2024年3月末最新净值走低到0.77元。而且,今年1月份—3月份,该机构的涨幅也没有跟上指数,净值相对落后于大盘指数,堪称“屋漏偏逢连夜雨”那么这家私募的基金经理最新手段是什么呢?答案是,“墙里开花墙外香”。最新的持仓信息显示,这位私募明星基金经理除了配置传统的A股和港股,也增配了一定量的美股。该基金经理在运作报告中透露:“持仓方向上,主要是美港股互联网和科技板块。原组合配置中偏低估值、高分红特征为主的价值板块保持不变。一些未来持续两年具备高景气的细分赛道也会寻找机会。”分散布局,四处出击,跟上部分强势市场的涨幅,或许是该基金经理为当下“追净值”想出的手法吧。不过,其实开年以来,最强的应该是商品,不知道这家私募机构有没有搭上该乘的“船”。动态配置流除去品种上,交易配置方面,也有百亿私募有所创新。比如,2021年在北京成立的一家百亿私募机构。这家私募的掌门人有保险资管任职背景,早年亦拥有不少粉丝。。不过,该机构的一只当家产品,截至2024年3月末净值也在0.8元以下。盘点今年走势,1月跌幅与市场同期相当,2月涨幅未能赶上市场的上涨,疑似在底部有所减仓。当然,考虑到当时市场情绪乌云当头,减仓保净值,是很多投资人的高概率选项——只是作为一家私募大机构,这样的做法有点让人“下头”。基金经理在最新和投资者的沟通中有如下反思:短期我们降低了食品饮料等与经济关联度较高的行业持仓,下调一定仓位。但节后市场的走强确实超过我们之前的预期.......顺势控制仓位的战法,最大的挑战莫过于看错大势。当然,开年还短,这个基金经理未来还有很多机会。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